首页 新闻中心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 中能传媒研究院 林益楷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发展前景的思考 中能传媒研究院 林益楷

2022年06月07日 来源 :

     自20209月我国郑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家关于“双碳”的战略决策部署明显提速,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文件已逐步出台。实现“双碳”目标将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社会观念等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也将对油气产业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一、“双碳”目标给能源系统带来的深刻变革

      全球已有接近150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尽管当前各国净零承诺离《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大趋势。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毫无疑问将遭受较大挑战。从欧洲地区这个净零排放“先行者”的实践看,大力度减少煤炭消费、逐步减少油气消费、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21》,欧洲煤炭消费量已经从2010年的15.34艾焦耳下降至2020年的9.4艾焦耳,年均降幅为2.7%;石油消费量从2010年的1565.9万桶/日下降至2020年的1322.1万桶/日,年均降幅为0.3%;天然气消费量从2010年的6229亿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5411亿立方米,年均降幅为0.4%。而可再生能源过去10年年均增幅超过10%,在欧洲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达20%左右,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区域电力结构中占比将超过80%

      从我国的情况看,2021年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然而,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超过80%(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比56.8%,石油能源消费量占比18.9%,天然气能源消费量占比8.4%)。从化石能源占比80%到非化石能源占比80%,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将发生结构性重塑,化石能源将逐步从主体能源向补充和备用能源转变。

      当然,也要清醒认识到能源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轻松实现的。从近期全球多地爆发的能源短缺危机看,新能源近中期内在能源安全保供上还难当大任,化石能源仍将发挥基础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2021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必须要统筹协调好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与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利用“两条腿”走路,逐步探索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从我国已经出台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1+N”政策文件看,我国推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是比较积极稳健的。未来十年我国能源行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减煤,指煤炭减量,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以及煤炭清洁利用等。二是稳油,指稳定石油生产和消费,保持在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成品油消费规模。三是增气,指提高天然气供给,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化利用结构,推动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诸如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包括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各类海洋能等。在“双碳”目标的引领推动下,我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将逐步朝着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二、“双碳”背景下油气行业面临的“危”与“机”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油气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需求逐步减缓。预计石油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并逐步进入下降通道,天然气需求在20352040年达峰后下降。二是炼油产能趋于过剩。预计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向大型化基地化转变,逐步淘汰中小型炼厂。三是碳减排压力增大。国家能耗“双控”特别是“两高”项目管控等政策对中下游炼化项目影响较大,部分耗能过大的新上化工项目审批可能会被暂缓,部分炼厂未达能效基准水平或将面临关停整顿风险。四是电能替代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目前多个大城市的电动汽车渗透率超过20%,预计“十四五”末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占新车销量的20%,电气化加快推进将进一步蚕食油气市场份额。

      然而,石油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粮食”,石油天然气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主力能源,预计在未来20年内仍有发展空间。有机构预计,“十四五”末我国原油总消费量将达到7.8亿吨,较2019年增长近9000万吨,年均增速2%左右,“十五五”期间国内石油消费会逐步达峰。而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有机构预计,204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达到峰值约65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50年、2060年仍有5000亿立方米、4000亿立方米的消费量。从2021年情况看,我国天然气消费超3700亿立方米,增速超12%(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7%)。当前国家把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视作重要战略性问题,要求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力度,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因此,国内油气企业在推进油气增储上产上仍然大有可为。

三、油气行业如何连接能源未来

      从中长期看,油气行业在我国未来能源转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贡献重要价值。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油气将发挥能源稳定供应的基石作用。预计到2060年,我国仍需要约23亿吨石油消费。随着石油在交通领域的逐步退出,其燃料属性将逐步让位于原料属性。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预测,在可持续转型情景下,石油消费将从目前的7亿吨稳步回落至2.3亿吨,而化工用油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其在石油消费的占比将增至2060年的63%左右。

      第二,燃气发电在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桥梁作用。欧盟已经将天然气列为绿色能源,在未来建立以风光发电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体系中,天然气发电将是很好的过渡性电源和调剂性电源,与具有间歇性特征的风光发电业务可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随着天然气掺氢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天然气发电与氢能发电协同发展也有很大空间。2021年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增速达到75%。目前国内燃气发电最大的挑战是成本问题,但总体上看全球天然气资源供应是充足的,预计随着我国国内天然气供应总量逐步提升以及供应渠道的多元化,燃气发电的经济性、竞争性有望提升,将进一步夯实天然气发电在未来能源转型中的地位。

      第三,发展脱碳燃料经济。在低碳经济时代,除电气化路径之外,石油企业正在积极布局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质燃料等脱碳燃料业务。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制甲醇和氢气被很多专家认为是通向零排放的重要路径,根据相关机构预测,我国甲醇潜在市场需求可达近5亿吨/年,市场规模超万亿元。而在脱碳燃料供能模式下,油气企业已投入巨额资金建成的管道、加油/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完全可以实现共享共用,避免了资产搁置和浪费的风险,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实现海上油气开发与海上风电的有效协同。海上风电开发与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有相当大一部分技术是互通的,石油公司在海洋工程设计、建造、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拥有的丰富经验,可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海上风电产业也可就近为海上油气田生产供电,二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第五,发展CCUS技术。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70年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CCUS技术对累积减排量的贡献度约为15%2100年要实现1.5摄氏度的温升控制目标,全球CCUS需累积减排5500亿至1万亿吨二氧化碳。我国在碳中和情景下,预计2060CCUS捕集量可达约16亿吨二氧化碳。国内石油企业在CCUS技术研究上已经有多年积累,目前部分石油企业已经开展50万吨级和百万吨级别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实践。特别是海底碳封存具有远离陆上人群的优势,海上枯竭油气田可作为碳封存的选择地。

      第六,资金上的支持。与电力企业总体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油气企业现金流状况总体较好。咨询机构伯恩斯坦曾经做过预计,206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大约需要投资6.5万亿美元,未来40年内我国石油企业在满足油气业务投资和资本分红后,大约能够拿出1.8万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新能源业务发展。油气企业完全可以和电力企业携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我国迈向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四、中国石油企业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布局转型

      国内油气行业推进能源转型应本着积极稳健的原则,统筹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转型发展与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关系,助力我国能源体系实现安全平稳转型。

      第一,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仍是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油气消费占比仍偏小,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保证国家油气供给安全仍是石油企业的重要任务。从国内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看,当前我国海洋油气仍处于储量增长高峰前期,未来开发潜力较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陆上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实现从浅层到深层、从浅水到深水、从常规到非常规的跨越。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基础上,也要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合理进口油气,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第二,积极推进油气结构调整是现实选择。石油公司当下推进能源转型最现实的路径是积极发展天然气产业。天然气生产方面,要加大本土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提升天然气产量,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建设海上大气区,全力增加天然气供应。天然气消费方面,要优化天然气的合理利用,积极推动“减煤增气”。从前期我们调研情况看,尽管供暖市场各类技术路线竞争日趋激烈,但天然气清洁供暖在政策支持、资源供应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速改善,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应继续做好北方和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大文章,加快推进天然气在船舶、重卡等领域的利用。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天然气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天然气发电与新能源电力协同互补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助力提升我国电力系统供应的稳定性。

      第三,加快推进油气行业本身的减排降碳。油气行业生产本身排放了一定规模的二氧化碳,通过用能清洁替代、技术设备升级等,逐步降低油气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积极打造低碳甚至是零碳的油气产业链,是国内石油公司必须要采取的低碳举措。中国石油公司应对标国际同行先进水平,积极推进“绿色油田”“绿色工厂”“绿色炼厂”建设,通过火炬气回收、绿电应用、CCUS等多种手段,稳步有序推进降碳减排,确保早日实现生产运营的净零排放。

      第四,积极稳健发展新能源业务。石油公司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一方面要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的前提下,主动顺应低碳转型大势,加强对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在发展新能源业务方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要注重能力建设。要抓紧成立专业机构和业务部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投资决策体系,引进和培养新能源业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发展新能源的人才队伍,积极做好新能源资源的获取工作。

      二是要突出差异化。要充分发挥好石油公司在资金、产业、技术、终端市场占有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找到与本企业现有业务和产业链相关的新能源方向,逐步探索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初期可考虑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积极开展分布式光伏等内部场景建设,努力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进一步凝聚转型共识,增强系统内部推进低碳转型的信心。

      三是要善于借力借势。可考虑加强与电力公司、民营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相关方的合作,充分利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手段,积极探索参与碳市场交易、绿电、CCUS等领域新的合作模式,汇聚转型发展合力。

                                        20225